close

images.jpeg

這部電影是我在飛往首爾的班機上觀賞的,會選擇這部片,

除了它強勢問鼎奧斯卡並獲獎的光環加持,

p8033581a383818052.jpg

我也對於這部電影的命名:藍色月光下的男孩,頗有興趣。

對於藍色,我們會聯想到blue、憂鬱⋯⋯等較晦色的字眼。

就算色調清新如:《藍色是最溫暖顏色的》其結局,也是瀰漫著悵惘的感傷。

但是同一種黯然的情緒由身形勇壯、外型粗獷的黑人男性來演繹,

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?令人期待。

 

 

在實際收看之後,我認為它真的是一部「得獎政治正確」的電影。

因為裡面主要幾個元素

「非裔」、「毒癮」、「同性之愛」、「素人」都可以看做能夠大書特書的題材,

不過我把電影裡的角色定義成「素人」,似乎是不太恰當,

因為這些演員可能早已在其他的影集中琢磨演技,並且在大螢幕發光了。

但我所定義的「素人」,是我覺得角色特質非常貼近是市井,可以說是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錯肩而過的陌生人們。

 

 

如果要以整個架構來看,我覺得這齣電影可以看做是男主角的半生自傳

Unknown.jpeg

 

在一個嚴重缺乏母愛(母親身染毒癮,父親缺席)的單親家庭中長大,

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慘遭同學霸凌,

甚至連自己在心靈上自認為是「相濡以沫」的對象,如下圖

images-5.jpeg

 

也為了迎合在班上的既得利益的或者該說主流的團體,

而在眾目睽睽之下傷害了他。

我想在這一拳右一拳的重擊之下,碎得不只是臉部的肌理,

更多的是主角對於對方的那分細膩隱晦的情感吧。

images-1.jpeg

 

但在破碎之後,作者選擇了重生。

images-3.jpeg

把臉埋在冰塊裡像是一種儀式,讓臉上的火辣感消失,

讓悲憤的心情消腫,也讓脆弱的自己有了像冰塊一樣,有了冷冰冰的武裝。

 

 

以下有幾點是我在觀影的過程中,非常個人的見解。

 

一、演員:同質益構

我個人覺得代表主角三個階段的演員選得很好,

縱使前者嬌小黝黑,在面對他人問話時因為防衛心很強所以一直是以「低頭不說話」的姿態在抗拒這個世界;

其後的青少年纖細憂鬱,穿著相較於其他同學明顯較為窄身的褲子—隱約地透露出他的曖昧性向(這點在電影中也有被同學提出來嘲笑);

最後的形象雖然是高大威猛,並且帶了金牙和耳環的模樣,但我覺得整體給人的氣質是很特別複雜的,感覺雜揉了剛強和柔弱,

憤怒和淚水的綜合形象。且看他一身勇猛的肌肉像是人體盾牌,連一絲風都吹不進他心底的模樣。他的眼神卻出賣了他,洩漏他纖細易感的本質。

images-2.jpeg

不過這三個人都有共同的特質:

 

1.迷濛閃爍的眼神:透露出他纖細敏感,甚至沒有安全感的性格

2.緊身的衣物:在緊緊服在身上的衣物,算不算得上另類的撫觸和保護?

3.認同/著迷的月光:月亮是太陽的對立面,而陽光給人一種正向、積極、剛性的象徵,所以可以揣測,是不是男主角有著難以啟齒的心事?不論是成長的經歷亦或是他的模糊性向?

 

 

二、色彩的運用

1.如果色調是一種情感

整部電影的色調低彩,但是非常飽和。

有幾幕我還真的因為螢幕的反光,都快看不清楚主角的形貌。

但是很清楚地感覺到螢幕中的情感正在慢慢地發酵、靜靜地流動

還真頗有王家衛的風格。

 

而在電影的最後,很高興主角對心儀的對方說出了心底話,

雖然很露骨,但是真摯地令人心疼。

 

 

2.有意識地在扣題

因為電影的名稱是《用光下的藍色男孩》,所以我在觀看的同時,就有一直留意「藍色」在電影中的運用,發現導演是有意識地用顏色在扣題。不論是小男孩「藍色的書包」、青少年「藍色的牛仔褲」以及成年時的「藍色轎車」,這些細節都很細膩用心。

 

 

我想這就是這整部電影之所以動人的原因吧,

畢竟,真性情就是好文章。

 

把所有華麗的技巧剝落,用最真實的情感去感動觀影者,

回歸電影的本質,這是很難得的事情。

最後希望在出國進行義教之前,能夠補完《海邊的曼特斯特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